2021年4月24日下午,杨旭东教授应邀访问我院,并在致知楼2712报告厅为我院师生带来了题目为“高稳定性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的精彩报告。我院赵奎教授等老师及相关专业的研究生博士生参加了此次报告,报告会由刘生忠教授主持。
首先,刘生忠教授对杨旭东教授表示热烈的欢迎,并向各位师生介绍了杨老师的基本情况。随后,杨老师为我们带来了关于高稳定性钙钛矿电池的精彩报告:稳定性差是制约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研究领域发展的主要问题。卤化物钙钛矿材料的晶格结构脆弱,容易在热、光、水等条件下产生大量缺陷/杂质,且缺陷/杂质的扩散系数较大,进一步破坏了器件结构和性能的稳定性。在此背景下,杨老师指出了三种有效提升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稳定性的研究思路和方法:1、在n-i-p结构器件中,构建表面富铅钙钛矿/氯化氧化石墨烯异质结构,在提高界面电荷分离的同时抑制卤化物离子的扩散及其对空穴传输层材料的破坏,获得了高稳定性器件;2、在-p-i-n结构器件中构建离子/杂质扩散阻隔层,有效减少卤化物离子的扩散系数,提高了器件的稳定性;3、在锡基钙钛矿表面构建了非晶-多晶异质结构,调控表面能来精确控制晶化过程,获得了更低的缺陷密度和更长的载流子寿命,同时也抑制了器件内部的离子扩散,有效地提高了的无铅钙钛矿电池的稳定性。
杨老师发言结束后,与在场师生对高性能钙钛矿太阳能电池展开讨论,并针对部分师生的疑问进行了详细解答。此次报告,杨旭东教授重点介绍了钙钛矿稳定性这一瓶颈问题,从不同的结构方面分析了提高稳定性的研究思路和方法,使在场师生受益匪浅。